来源:人气:663更新:2025-07-11 18:21:10
7月6日,电视剧《以法之名》进入第26集播出阶段。最新两集剧情中,李人骏这一角色未现身荧幕,其真实立场在已播放内容中愈发难以界定。初期剧情中,部分观众认为该角色属于反派阵营,但随着剧情推进,他意外参与了万海案的重启调查,展现出正派的可能性。观众对李人骏是否会彻底扭转形象,与张译饰演的男主角形成双强联动、共同推进案件发展的期待持续升温。
在李人骏的塑造中,编剧团队设计了一个极具深意的桥段:三人曾在大学时期共同加入学生会,并凭借出色表现获得主席职位的竞选拟任资格。这场投票中,性格憨厚始终秉持正直之心的老乔,将手中一票郑重投给了能力出众的李人骏;而李人骏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——他把这一票投给了自己。这一看似矛盾的决策背后暗含深意,它不仅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,更与后续剧情发展及角色命运形成巧妙呼应。当我们回溯当年学生会的竞选现场,会发现这个主席职位承载着特殊意义。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,担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往往成为个人履历中极具分量的简历项,尤其在名校背景下,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奖学金的含金量。
部分学生或许存在理解上的困惑。对于那些未能充分认识学生会价值的同窗而言,其所在高校的教育质量可能确实存在局限。在真正顶尖的高校中,加入学生会便相当于迈入组织管理体系的关键阶段。而成为学生会主席,则意味着在未来的组织内职业发展中,只要在工作中表现出基本能力,便有望获得晋升机会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同等工作能力与业绩前提下,学生会普通成员与主席的晋升通道存在显著差异。老乔作为一名踏实勤勉、专注学业、坚持正义的青年,其投票决策并非基于复杂权谋,而是着眼于在自身之外,寻找真正具备卓越能力且能胜任学生会主席岗位的候选人。最终,他将选票投向了李人骏。此举动揭示了什么?李人骏不仅拥有出众的实务能力,其学业素养与综合表现更获得了卓越人才的认可。
李人骏选择将选票投给自己,其根本原因可归结为官场迷恋。尽管他在专业领域具备一定造诣,能够与老乔这类坦荡之人相提并论,但其性格中暗藏诸多算计与权谋。他恰似莫言笔下的"早熟者",过早洞悉社会运行的规则体系,因此在遵循制度框架时,更倾向于以利己为准则。面对投票选择,投己虽合乎规则却违背道德底线,而李人骏最终选择了前者。此次投票更成为决定人物命运的关键节点,笔者推测洪亮大概率将选票交付李人骏——毕竟青年时期的洪亮曾深信,唯有具备利己特质的权谋者才能成就大事,否则他或许不会经历赘婿之困。
在经历多年赘婿生涯后,洪亮终将领悟到,单纯的利己主义无法带来真正的自我利益,唯有通过利他行为实现群体福祉的良性循环,方能最终确保个体利益的持久性。这种辩证思维需要超越常规的智慧才能理解。若与未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探讨,他们往往更倾向于认同直接的利己主义主张。洪亮在剧情中反复挣扎的本质,正是源于其始终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徘徊不定。相较之下,李人骏则展现出鲜明的利己主义倾向,他在万海案初期便急于推动案件完结,即便察觉到诸多不合规范的疑点,仍坚持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加速结案进程。这种行为模式与自利式投票如出一辙——表面上符合规则,实则在道德层面存在严重缺失。李人骏的品行缺陷,正是其行为逻辑的必然结果。
随后,他着手调查万海案,甚至决心追查到底以查明真相。尽管此人道德品行欠佳,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改过自新。他始终保持着利己的思维模式,善于把握时机,能灵活调整立场以谋取最大利益。因此,这样一个在善恶之间游走的角色,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?《以法之名》的精妙之处在于成功刻画了这个游离于道德边缘的"灰色人物"。(文/马庆云)
Copyright © 2023 www.jdw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