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人气:723更新:2025-07-10 12:48:29
无论归途何方,皆始于出发之地,同行之人终将平安抵达。来自不同背景的少男少女,因命运的召唤而交织成长轨迹。随着清澈动人的歌声响起,藏族少年天宝的传奇旅程在银幕上缓缓铺陈。在风雪交加的征途上,这部全程扣人心弦的史诗作品,将阿坝州恢弘的自然画卷与炽热的红色信仰娓娓道来,成为2025年暑期档备受瞩目的国产电影力作。
电影《天宝》改编自藏族作家降边嘉措的传记文学作品《藏族老红军天宝传》,由于守山担任总监制,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劲与新锐导演艺兮共同执导。这是刘劲继《周恩来回延安》之后的第二部电影作品,亦是他作为天宝家乡马尔康县的代表,献给这位革命先驱九十年诞辰的致敬之作。影片主人公原名木尔加·桑吉悦希,1917年出生于四川马尔康,1935年春投身革命,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红军长征期间(1935年春至1937年夏末),他三过草地,历经艰险。新中国成立后,其曾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、人民政府主席等要职。
与传统红色革命题材不同,《天宝》采用非线性叙事展现藏族小扎巴的觉醒历程:佛堂经幡、雪山草地、土司官寨、延安窑洞,以及天宝与央珍邂逅的小河等场景,通过现实与记忆的时空交错,构建出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与情感张力。冰火交织的革命历程被赋予诗意化的审美表达,凸显人物命运与自然环境的深层联结。
刘劲作为导演兼编剧,为创作剧本闭关一个月,白天黑夜持续写作。他坦言:“剧本不是用台词讲故事,而是用镜头语言构建叙事,这是巨大挑战。”最终撰写的2万字剧本几乎无台词,大量篇幅描述画面构图与镜头运用,直至结尾仍让他感动落泪。影片取景地经过精心挑选,其中天宝与央珍相遇的马尔康卓克基西索村小河畔,被刘劲视为未来川西旅游新地标。
拍摄筹备获得阿坝州政府全力支持,13个县市表示将如当年支援红军般协助影片制作。影片将于7月10日登陆2025暑期档,在人民院线上映。为提升观影体验,阿坝州已全面更换大屏广告,并出台政策允许游客凭电影票根兑换景区门票。刘劲表示,拍摄期间曾多次向主创团队传授藏族文化细节,力求实现“细节真实”的创作目标。
在采访中,刘劲透露影片创作源于个人情怀:“天宝是我家乡走出的藏族革命家,我从小听闻他的事迹。作为主旋律创作老手,我始终觉得国内影视作品缺乏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呈现。”他特别强调剧本需要突破传统线性叙事,采用交叉结构展现天宝60年的革命生涯,从8岁成为寺庙扎巴开始,跨越长征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进藏剿匪,最终成为西藏自治区主席并担任四川省委书记。这一非线性叙事方式通过梦境开场、时空跳跃等手法,构建出独特的观影体验。
南都:电影《天宝》中呈现了许多藏族日常生活场景,而这些细节却是多数观众较为陌生的。您在拍摄过程中如何确保呈现的准确性?刘劲:在剧本创作阶段,我着重描绘了人物的着装与生活状态。我们主创团队确实面临过挑战,果不其然,初期造型工作出现偏差。因嘉绒藏族与安多、白马等支系存在差异,我们不得不重新梳理文化细节。主创们通过查阅历史资料、实地考察成都藏族街,逐步掌握嘉绒服饰特征,甚至深入当地居民家中搜集真实服饰样本。
南都:听说《天宝》的拍摄获得了四川省政府和阿坝州政府的大力支持,州领导也出席了北京首映礼。能否分享相关细节?刘劲:作为院线电影,我们面临票房压力,资金筹措尤为困难。在立项阶段,通过申请四川省重大文化项目基金获得关键支持。四川省领导认可该题材后,拨付超千万扶持资金,使我们得以组建剧组。为弥补资金缺口,我多次拜访阿坝州委书记、州长等领导,获得政策支持。
在家乡阿坝州举办的点映活动中,观众对场景呈现毫无异议。州领导及相关部门集中观影后,现场起立鼓掌表示认可。电影《天宝》定于7月10日上映,我亲自在电影频道暑期档推荐影片。州长罗振华对此高度重视,指示通过电影票根兑换景区门票,以及在阿坝州各醒目位置(包括公路、景区、城市大屏)投放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。这些举措使电影与当地文旅产业形成联动,凸显川西高原的独特风貌。
南都:《天宝》全剧采用实景拍摄,阿坝州地域辽阔、自然风光壮丽,您是如何选定取景地的?刘劲:我最初委托美术副导和艺兮导演负责取景工作。由于我本人对当地地形非常熟悉,无需亲自查看。当时我正忙于与主创团队开会,反复研读剧本并进一步完善剧情,同时筹备各项拍摄事宜。他们外出采景半个月后带回素材,部分地点尚可,部分则被我直接否定。当我真正抵达阿坝州外景地安顿下来,亲临现场勘察后,才意识到许多地方并不符合预期。
剧中涉及多个重要场景,其中雪山与草地等自然景观无需特别设计,直接取用即可。我们曾在《长征》拍摄中使用过这些地点,因该区域不便开发且缺乏商业价值,仅立有纪念碑以致敬红军英烈。而关于嘉绒藏族土司家族的戏份,则需特别关注文化特色呈现。我坚持展现嘉绒藏族原始的生活状态与人文风情,尤其着重刻画小天宝与央珍姐姐初遇的情节。剧本中特意设计他们于山泉旁邂逅的场景:山泉流淌,古树参天,一条蜿蜒小径贯穿其间,央珍姐姐每日在此背水,而小天宝则为寺庙取水,两人在河边完成人生第一次相遇。
随着人物年龄增长,这一场景多次出现在剧情关键节点。然而团队初期提供的取景地距离拍摄驻地需三小时车程,且与预期效果偏差较大。最终经过反复筛选与实地确认,才找到符合要求的实景。为确保角色成长轨迹的连贯性,我特别要求在相同场景中呈现不同年龄段的表演,如八岁、十三四岁和十八岁等阶段,通过持续的场景叠加构建情感主线。
剧中主题曲《拉里谢姆》由小央珍演唱,其旋律清纯动人。歌词中“你从哪里出发,就会回归何处”等句子蕴含深意,已译为嘉绒藏语并配有汉文字幕。该曲不仅贯穿全剧,更象征性地描绘了天宝人生轨迹:“来自远方汉地的白铜制成唢呐,即使分隔两地,终将共鸣齐响”。剧中三个主要角色——小天宝、央珍姐姐与小土司——自幼相伴成长,其互动成为剧情核心。
拍摄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,不仅需要克服高海拔缺氧,还需应对复杂天气条件。常有演员因高原反应在拍摄现场突发状况,如在海拔4000米处拍摄时,服装组成员为取景而奔波途中晕厥,被紧急送往山下救治。医生指出若再晚半小时抵达医院,可能无法挽回生命。工作人员为抢时间已习惯现场奔波,但高原环境的严酷性始终是拍摄的重要考验。
南都讯:电影《天宝》将于7月10日在人民院线正式上线,作为暑期档的重量级作品备受期待。谈及创作心得,刘劲表示,影片的推出恰逢天宝同志入党90周年的重要时刻。身为天宝的家乡人,他坦言这份责任如同血脉相连,深植于心。在创作过程中,他强调唯有自己能够驾驭这一题材,因民族文化冲突的表达需要独特的视角。随着拍摄推进,他逐渐感受到影片实质上是对自身童年与少年时光的艺术再现。例如影片中蚕豆的细节,源于他年少时在劳动课上,一位藏族姑娘悄悄递给他一把蚕豆后离去的场景,这个充满温情的瞬间始终令他难以忘怀。而挖菌子的情节则完全取材于真实经历:阿坝地区八九月份山间野菌种类繁多,他童年时常携干粮天未亮便深入原始森林采菌,直至深夜归来。影片中央珍与天宝前往山区为红军采菌的场景,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体验。值得一提的是,影片设计的假红军情节颇具戏剧性,国民党特务伪装成红军袭击医院,因不识地形求助当地群众,最终被识破后选择牺牲。这些艺术创作都深深根植于现实土壤。多位业内专家评价,《天宝》在藏族题材影视作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,其创新性叙事和美学价值超越了《农奴》《金沙江畔》等经典作品。刘劲透露,自己在拍摄过程中投入的心血甚至超过《周恩来回延安》的创作体验。
Copyright © 2023 www.jdw8.com